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EA实施协议进展 > 国际能源署球形环技术合作计划(IEA-ST-TCP) > IEA-ST TCP参加单位——清华大学简介

 IEA-ST TCP参加单位——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现设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9个。中国科学院院士54名,中国工程院士40名。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设有核技术及应用、技术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管理、安全科学与技术、医学物理与工程、近代物理6个研究所。覆盖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拥有7个二级学科、7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清华大学的传统和优势学科,连续三次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工程物理系坚持“理工结合、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高质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核领域卓越人才为目标,在校生总体保持在1400余人的规模,其中,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工程物理系在编教职工10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6人,副高级职称63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人,国家万人计划5人。工程物理系承担和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同时积极联合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科学研究。自2004年以来,年度科研经费均超过亿元。工程物理系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在安全检测技术、公共安全应急技术方面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工程物理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近十年荣获科技奖励46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两项(2003年、2010年)。
        隶属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室拥有我国首台球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SUNIST,正在建设融合加热实验装置SUNIST-2. SUNIST近年来在等离子体启动、磁流体不稳定性、等离子体湍流输运等方向开展了物理研究,相关文章发表在Nuclear Fusion, Physics of Plasmas, Plasmas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 等国际核心期刊上。同时,在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背景下,实验室在等离子体理论研究也有深入的研究,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湍流输运和其自组织结构、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方面都做出了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uclear Fusion, Physics of Plasmas 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在国际上颇具影响。 


球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SUNIST

        SUNIST研究团队和国内的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两大专业院所、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南华大学、南昌大学等国内相关高校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研究团队和美、欧、日、韩等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建立起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目前承担有 IAEA 合作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日韩 A3 前瞻国际合作项目,代表清华大学 成为欧洲 Erasmus Mundus 聚变计划的海外合作伙伴,与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达成长期租借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协议。团队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重大科学仪器研制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 和国家磁约束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 (ITER 专项)项目、教育部自主科研项目、IAEA 联合研究项目、美国及欧盟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球形托卡马克放电图像(超分子束注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