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风能实施协议课题29工作会在四川召开
2014年10月29-31日,IEA 风能实施协议课题29本年度工作会议在中国四川绵阳成功召开。会议由课题负责人荷兰ECN 的Gerard Schpers博士召集,由中国风能协会承办,来自美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丹麦、瑞典、日本、中国等国的课题组人员16人参加了会议。此外,风能协会还邀请金风科技、中船重工、东汽、西北工业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等企业和院校代表旁听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共约40人。
会议由Gerard Schepers博士主持,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肖京平研究员代表中国风能协会致欢迎词, Gerard Schepers博士介绍了2013年9月在西班牙举行的工作会议、2013年度会议上安排的任务情况及相关进展,还介绍了Mexnext III的申请情况、任务安排及IEA执委会对三期内容的评审意见,与会代表讨论了这些意见的合理性及回复内容。在报告中,Gerard Schepers博士提出了对Mexico测试模型的处理问题,希望有意开展测量的机构可以接受该模型。
会上荷兰ECN Koen Boorsma先生介绍了New Mexnext风洞实验的相关情况,指出了上一期实验中存在的风力机诱导速度场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一期实验中数据修正情况,荷兰TU Delft大学的张野先生介绍了实验与计算的对比情况。此后,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课题的进展情况,其中用CFD和升力线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的对比仍然存在较大的散布度,与会代表对此进行了讨论。
除了课题内容交流外,会议还专门安排了部分国内外研究情况的报告。首先,瑞典的WindREN公司的Göran Ronsten先生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瑞典航空研究院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开展的风力机叶片气动特性的风洞测量研究;然后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王运涛研究员介绍了中心的风洞设备及CFD进展,陈立研究员介绍了NREL缩比模型在风洞中的测量情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震宇教授介绍了国家973计划的相关研究内容及部分进展。这些介绍引起了与会外方代表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80年代完成的气动测量数据及前几年开展的缩比模型的PIV流场数据,会议希望上述数据能加入到Mexnext课题数据库中,为模型分析提供帮助。
本次会议还安排参观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8米×6米、12米×16米低速风洞,表达了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的意愿。
本次会议在中国绵阳举行,使得较多中方技术人员充分了解了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深入细致的风力机风洞测试技术和方法,使中方相关技术人员受益匪浅。其它如风力机叶尖损失模型、动态失速模型等的改进工作,对企业设计人员的工程模型使用具有指导作用。此外,通过对气动中心的介绍和参观,也展示了国内研究成果,扩大了国内研究工作的影响。整个会议期间,中方与外方讨论热烈深入,表达了相互协作的意愿。会议组织有条不紊,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