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相关动态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能源署新一代化石燃料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促进国家科学技术部与国际能源署之间在化石燃料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国际能源署(IEA)联合主办,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国际能源署化石燃料工作组共同承办的“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能源署新一代化石燃料技术研讨会”于2010年6月10~11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来自国际能源署化石燃料工作组的代表、能源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计约100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化石燃料技术、低碳技术、发电技术、煤气化与多联产、煤制液体燃料、化石燃料制氢、碳捕获与储存、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开幕式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宁宇先生和IEA化石燃料工作组(WFPP)组长Jostein DAHL KARLSEN先生联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能源与交通处郑方能处长致欢迎词,国际能源署可持续能源政策和技术司Bo Diczfalucy司长致开幕词,IEA化石燃料工作组组长 Jostein DAHL KARLSEN先生对此次研讨会的总体安排作了介绍。
       研讨会分下列四个议题:
       议题一:未来化石燃料展望
       由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姚强博士和美国能源部Barbara MCKEE女士联合主持。美国Princeton大学的Robert WILLIAMS先生作了题为“21世纪的未来燃料”的报告,介绍了21世纪燃料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杜铭华博士作了题为“中国化石燃料展望”的报告,报告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中国化石燃料开发、利用现状;(2)中国未来能源发展及化石燃料比例预测;(3)影响未来化石燃料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分析。来自GasPlas AS 的Per Espen STOKNES先生作了题为“现在至2050年的天然气”的报告。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高海洋博士介绍了中国汽车燃料的发展趋势,指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导致燃料需求的增加,解决途径是发展节能技术、替代燃料、新能源。他还阐述了汽车节能技术的重要性等。全球资源研究所的Deborah SELIGSOHN女士介绍了实施低碳技术的途径及相关技术。
       议题二:先进的发电技术
       由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任相坤先生和国际能源署温室气体研究和发展项目负责人John GALL先生联合主持。任相坤先生还作了题为“中国煤直接液化技术和神华CCS项目进展”的专题报告,阐述了中国煤制油的发展现状、神华集团低碳能源发展和减排思路及神华CCS项目进展情况。清华大学蔡宁生博士作了题为“中国煤气化与多联产”的报告,阐述了中国煤气化及多联产发展现状及多联产发展发展前景。
       议题三:未来的燃料
       由清华大学蔡宁生博士和德国的Hubert HÖWENER先生联合主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李永旺博士作了题为“中国煤制合成燃料技术进展”的报告。美国Tulane大学的谢协清教授作了题目为“配置CCS设施的合成燃料生产的早期合作机遇”的报告。西门子公司Thomas LINK先生作了“大规模化石燃料制氢”的报告。
       议题四:碳捕获与储存(CCS)
       由国际能源署洁净煤中心负责人John TOPPER先生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院长徐振刚博士联合主持。来自Alstom公司的谷宝山先生介绍了Alstom的CCS项目燃前和燃后CO2捕集。ENEL公司的Giancarlo BENELLI先生阐明了CCS项目在中国的早期合作机遇。亚洲开发银行的Craig HART先生作了题为“全球CCS的实施和融资”的报告。中国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的许世森博士介绍了中国华能集团正在建设中的绿色煤电项目及其已经实施的CO2捕集示范项目。
       最后,全球CCS研究院的Bob PEGLER先生作研讨会总结。指出,我们正面临新一代化石燃料技术发展的挑战,通过技术的整合和升级以及示范厂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他还指出,通过本次研讨会,IEA及外国代表了解到中国政府非常重视CCS技术开发及示范,并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中国与IEA联手,通过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分享技术,促进化石燃料技术进一步发展。
       IEA化石燃料工作组组长Jostein DAHL KARLSEN先生致闭幕词,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能源署新一代化石燃料技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经过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促进了中国与国际能源署以及各国与会代表之间在化石燃料技术方面的交流,增进了各国专家、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富有成效、非常成功的国际研讨会。